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283 lines (152 loc) · 21.4 KB

逻辑工作法.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283 lines (152 loc) · 21.4 KB

逻辑工作法

西村克己

序言

有的人在做一件事时,只考虑了这样做的优点,而没有考虑到风险和其他弊端,而这一点一旦被上司指出来,就会立刻变得语无伦次。为了避免发生这样的尴尬,事先要全面检查一下,看看自己有没有做到MECE(没有遗漏和重复的状态)。

第2章,科学安排时间,避免无意义的加班。用逻辑思维指导工作,可以在最大限度上避免偏离目标的无用功,从而学会工作张弛有度、提高效率的技巧。

其实善于聊天的人,是指那些会巧妙提问的人。努力成为一个这样的人,让自己不再害怕聊天。

PART 1 避免被上司批评的思维方式

对于任何事情来说,确定目标都是最重要的。目标确定之后,还需对接下来要做的调查、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确保其中没有重复和遗漏,尤其是上司想要了解的信息

案例02 组内意见不统一时,怎样表达自己的观点?

正确的做法是:敢于将优点和缺点同时说明,这样才不会留有死角。将两种方案放在一起进行对比,结合两者的优点,再提出新的方案,这种做法会更容易被采纳。

案例03 上司突然来征求意见,该如何应对?

提出多种方案,推荐其中之一的逻辑君

逻辑君给出了三份方案,并分别予以说明:“我想到三种方案。第一种是高价路线,它的优点和缺点分别如下……第二种是低价路线;第三种是高价商品和低价商品同时发售,让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同时成为我们的目标对象。”逻辑君最后总结道:“我个人推荐第三种方案。”

去除死角有一个简单的秘诀:从正反两个角度来思考,比如“高价与低价”“大和小”这样的对比。如果在此基础上,再加上一个中立的角度,MECE的完成度会更高。

案例04 在某公司的新产品策划会议上

先说明整体情况,再详细解释

先说明整体情况,再解释具体细节

案例05 被上司问到某项工作的进展情况时,该怎样回答?

案例05 被上司问到某项工作的进展情况时,该怎样回答? 无逻辑君的回答:正在办着呢

上司批评道:“连工作进展得怎么样了都讲不清楚,这样怎么能提高效率?”

被上司问到“工作进展得怎么样了”的时候,按照笔记汇报即可。在已经完成的项目上打钩标明,这样,进展情况便一目了然。上司也觉得,可以把工作放心交给逻辑君,慢慢地也不怎么问进展情况了。

把工作进展情况按步骤记下来,管理起来很方便。

其实,对每项工作逐条记录,进行进度管理,并不只是为了让上司放心,更重要的是为了自己能够更好地把控工作情况,为了了解“怎样才能提高工作效率”“目前进行到哪一步了”“还有多少工作没完成”等具体问题和情况。按进度把工作逐一分解开来,这样能够更清晰地把握工作的具体内容。再标记上预测时间,就能很方便地预估工作完成所需时间了。

:第一步,确定主题;第二步,收集信息;第三步,编写计划概要;第四步,编写计划书;第五步,计划书的汇报和批准。按照步骤与时间顺序来划分,能让每一步工作看起来更清晰。

案例06 怎样开始一项新的工作?

先确定改革方针,再考虑具体方案的逻辑君

具体的工作步骤来解释,即“概要—详情—具体化”或“计划—设计—实施”。

案例07 怎样以领导的身份推进改革?

经营战略中有一个“3C框架”的概念,它指的是Customer(顾客)、Competitor(竞争)、Company(公司)。市场销售中的“4P框架”是指:Product(产品)、Price(价格)、Place(销售渠道)、Promotion(促销)。在过去,支撑日本制造业的“QCD”是指:Quality(质量)、Cost(成本)、Delivery(交货期)。

PART 2 科学安排时间,避免无意义的加班

但凡每天忙忙碌碌的人,一定是因为没有做好事前准备。如果能够考虑到未来的事情,提早做准备,工作起来会更顺利。

提前准备,减少一天当中的麻烦 提前做准备,能够帮助我们早早发现拖慢进度的障碍,于是早做安排,并提前寻求帮助,这样就不会事到临头变得慌慌张张。

案例10 手头已经有一大堆工作的时候,又接到了新任务该怎么办?

一边计划一边工作,这样可以争取到更多的自由时间。我一般会根据每项工作的重要程度和紧急程度来安排动手的先后顺序。如果堆到最后,所有的工作都变成既重要又紧急的那就麻烦了。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会先做那些虽然重要,但不那么紧急的工作,这样不至于弄得太紧张。 需要牢记的逻辑理论之——根据工作的重要程度和紧急程度来安排先后顺序

“不重要也不紧急”的工作,可以暂时搁置,先不去管它。

为了保证工作质量,一定要先利用今天的时间来做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工作,把明天的时间留出来。所以,果断放弃那些不重要的工作,今天就先来完成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工作吧。

案例11 怎样才能提高工作效率?

每天早晨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工作列在一张清单上,这张清单叫作To Do List。

第一,记录工作顺序。先做那些10分钟之内能搞定的工作。大部分工作,比如差旅费的报销、公司杂事的处理,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把这些工作先处理掉,清单上的工作就会减少一部分。 第二,写下完成某项工作的预计时间,也就是做计划。等工作完成之后,再对比一下预计与实际花费时间的误差。对比的意义在于,这样可以逐渐提高预计时间的精确性。

案例12 抱着“过会儿再修改”的心态会导致怎样的结果?

认真做完每一项工作,让手中的任务一项项减少。如果手里堆积了太多任务,看不到完成的希望,也就无法体会到成就感,工作热情自然也会减退不少。

案例15 管理大型项目的经验

一般来说,通用的步骤有“调查、计划、设计、实施”等。在调查环节,进行信息的收集,以收集到的信息为依据来制订计划。在计划环节,明确整体目标。在设计环节,确定具体内容。最后,在设计的基础上予以实施。

案例16 提高工作效率的秘诀

首先,一定要有主动改善的愿望。如果把自己定位为被迫打工的受害者,那样会对工作越来越厌烦,只想尽快逃脱。如果认为工作是自己的责任,就会主动去思考怎样才能做得更好。

能够带来空闲时间的改善方法基本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提高效率,用更短的时间完成工作;第二类,删除那些浪费时间的不重要的工作。这样,留出5%!的(MISSING)空闲时间用以改善工作,从而收获更多的空闲时间。

留一点时间思考未来,能够激励我们改善工作方法,从而收获更多的空闲时间

PART 3 让身边人刮目相看的思维方式

为了找到最佳方案,在最初阶段要提出尽可能多的方案。

强令部下们在短时间内拿出优秀的方案,结果会适得其反,因为越是施加压力,大脑反而越不给力。另外,如果让出主意的部下来负责的话,他会因为害怕承担责任而在商讨时沉默不语。

“发散—聚集”的思考流程,帮助我们活跃思维 先收集到足够的信息,再加以整理

我们经常犯的一个错误是:总是在还没有收集到足够多的信息时,就草率地早早做了决定。

案例19 分析出业绩不佳的问题所在

进行头脑风暴,要遵守以下五条规则:①抛开既成观念和常识(从0开始思考); ②多多益善(先重数量再重质量); ③三个“不要”(不要批评、不要讨论、不要冗长的说明); ④参考他人的想法和现成的观点;⑤逐条记录。在“发散—聚集”的过程中,提案(发散)和评价(聚集)这两个步骤是分开的、互不干涉的。

案例20 发现存在大量问题之后,首先要做的事

分类汇总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整体。

整理信息的第一步:把类似的信息整理到一起 信息整理,属于“发散—聚集”过程中的“聚集”步骤。分组和重要性评价,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聚集”。下面让我们来思考关于分组的问题。分组,是指把类似的内容集合到一起,在这个环节可以使用便签,便于操作。

把类似的内容放置在相互邻近的位置,并贴上描述概要的标签,这样就能了解整体情况

案例24 问题改善遇到了瓶颈,需要来一场彻底的改革

逻辑君的主张:单纯分析现状只能做到改善的地步,而实现彻底的改革,需要思考“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

改善现状的途径有两种。一是像无逻辑君那样,先分析现状,进而找到问题所在,并予以解决的“改善型”;二是像逻辑君那样,先描绘一幅蓝图,再提出达成目标的“改革型”。这一次的任务是进行改革,因此无逻辑君的改善型提案遭到了大部分人的反对。

我们通常习惯用改善型方案来解决问题。例如,产品质量不佳或遭到投诉时,需要改善。此时,应先分析现状,发现问题所在,然后寻找对策。 然而,一味地进行改善,是无法实现根本性改革目标的。

例如,戴森出品的无扇叶电风扇,如果在设计之初,光靠改善以往的旧产品,是不可能实现的。而思考一下,前所未有的电风扇该是什么样子呢?就会得出答案——没有叶片的电风扇。

近年来,改革型需求日益增长,因此记住改革的流程还是很有必要的。 创造新事物时,先做出大胆的假设,一举把它变成现实

PART 4 流畅顺利地编写资料的写作技巧

易于理解的内容,一定是与读者的记忆库内容能够一一对应的。如果出现了记忆库中没有的词汇,应该学习逻辑君的做法——标明注释,也就是在读者的记忆库中增添新的内容。

案例26 如何写出一篇言简意赅的文章?怎样认真地书写长文?

每句话只叙述一件事情

案例27 开始写作之前的准备工作有哪些?

按照“设定主题→目录→关键词→图表→正文”的顺序来写作

案例29 重要事项都写进文章里了吗?

逻辑君在正式动笔之前,先认真编写好目录,并将目录分为“分章—大标题—小标题”三个层次。写完目录之后,他没有急着动笔,而是先空出了两三天时间,作为“冷却期”。这是为了避免先入为主的观念,以读者的身份,站在客观的立场审视自己编写的目录是否简明易懂。

逻辑君提前把目录发给导师过目,第二天面谈的时候,又附了几点说明。导师又指出了目录中的几处不易读懂的地方。至此,逻辑君的论文目录基本可以称得上完美了。

案例30 不知该写什么内容,怎么办?

逻辑君在写作时,会在目录和正文中间加一道工序,那就是添加每个小标题下要写的内容提要。

列出关键词,防止一时想不起来。

案例31 写文章时有分段落吗?

每句话只传达一条信息,甚至于每个段落也只讲一件事。这一点在写作时需要时刻留意。

每隔几行就另起一段,这样读起来方便一些。

一段只讲一件事,一段只包含几行

PART 5 帮助不善言辞的人谈话不冷场的技巧

经验丰富的主持人懂得怎样把话题巧妙地引到出场者身上。或许,逻辑君正是这样的人。只要他在场,大家就不愁没有话题聊。 逻辑君的主张:交流是建立信任关系的第一步。

回答对方希望听到的内容 聊天时,你是否每次都会回答对方希望听到的答案呢?如果对方问:“好期待下次的连休啊,准备去哪玩?”你却回答道:“休息日也累得很呢。”这个答案一定不是对方想听到的,双方也无法继续交流了。

案例34 听别人说话的方式也大有讲究

重复对方说过的话,或者把对方的心情用语言描述出来,适当运用这两种方法,能够帮助你获得对方的信任。

先别急着否定,而是首先接纳对方的观点,接着再提出自己的意见,这样就不会让对方觉得难堪。作为成年人,这种Yes-But型对话方法是最基本的原则。

案例35 怎样说服原本不理解自己的人?

如果部下依然表示不解,逻辑君便会问他们:“有什么疑问或者意见吗?” 逻辑君的主张:安排工作的同时说明原因,对方才会理解你的用意。

举例来说,当你发现了一个不错的健身房,邀请对方一起去锻炼时,得到的答复是“健身房的会费太贵了”,这意味着对方并不想去。而提议者为了说服对方,大概会拼命宣传健身房的好处。然而,对方真正介意的是价格,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那么无论如何也是无法说服他的。所以,还是试着打消对方心里关于价格的顾虑试试看吧,只有这样才能说服他。

打消对方的疑问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直接问他“有什么疑问吗”,如果对方回答“我觉得价格有点贵”,就知道他在顾虑什么了。用合理的方式打消对方的顾虑,对方才会逐渐认同你的观点。比如,可以告诉他,“公共设施不收会费”,这样对方也许就会想要去试试看。

但还是要注意尽量留出一些空白,留给对方说话的机会。稍作沉默,安静一小会儿,给对方创造一个能够提出疑问的环境。 只有打消对方的疑问,才能获得他的理解

案例36 午休时间和同事没有话题聊怎么办?

为了拓宽话题范围而向对方提问的逻辑君

俗话说,善于沟通的人,其实就是善于提问的人。对于这句话,我们可以理解为:善于沟通的人,并非“善于听话”,而是“善于提问”的人。“提问”是指向对方询问、发问的意思。

如果你是个不擅长寻找话题和聊天的人,就多多提问吧 不擅长说话的人,就试着让自己变得善于提问吧

与其一味地讲自己的事,不如多提问对方一些问题,这样做的好处有三点。 第一,讲话的对方,对于谈话的参与度和满足感有所提高;第二,能收获更多信息,因为自己讲话给别人听,是无法接收到新信息的;第三,能让不善于讲话的人不再害怕冷场。不善沟通的人,如果明白,在冷场的时候向对方提问便可以化解尴尬这个道理,就会自在许多。

首先,你需要了解对方 只有了解对方的兴趣爱好、擅长的领域、关注的事情等信息,才能向他提出问题。提问对方感兴趣的或者擅长的事情,才能聊得更愉快。

案例37 巧妙地让对方说出内心想法的方法

提问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打开话题的开放式提问;二是得出“是或否”的结论的收拢式提问。在谈话或开会的前半段可以采用开放式的提问方法,广泛收集意见,提高解决问题的可能性。 会议的后半段,则需要用到收拢式的提问方法。将参会人员分为赞成者和反对者两类,以得出结论的方法,就属于收拢式的提问。

上司在要求部下思考问题的时候,可以适当运用开放式的提问方法,比如“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如果是你的话会怎么做呢”等等。

案例38 谈话陷入僵局的时候该怎么办

从正在聊的话题中寻找关键词。

案例39 不知道和初次见面的人说什么该怎么办?

要重视信息的收集,并拓宽兴趣范围。 找到共同话题,就能和初次见面的人顺利进行沟通。事先了解对方公司的信息,不仅可以作为见面时的共同话题,还可以让对方感受到自己对于对方公司的关注,从而提升对方对自己的好感度。

有了共同的话题,就不愁没话聊。所谓共同话题,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兴趣爱好等个人话题。一群拥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聚在一起,肯定会聊得热火朝天。 第二类,公司或组织内的话题。同一个组织或协会的成员聚在一起,也很容易找到共同话题。 第三类,新闻、天气等社会话题。即便和初次见面的人,也可以就这些话题聊上几句。比如,经济新闻、对经营活动产生影响的社会新闻还有天气情况等,都可以作为共同话题。

从事销售工作,经常要与人打交道,这就需要时刻关注社会话题的动态。如果在交流中,别人提到一个热点新闻,而你对此一无所知的话,就会被贴上“没见识”的标签。当然,如果装作很懂的样子,一股脑地向对方灌输自己的观点,也会给对方造成困扰,只有怀着谦虚的态度,才能让别人感受到你的智慧。

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接待别人时,如果事先了解对方的饮食爱好,就能安排得更贴心。抱着请教对方的态度询问,自己也能收获更多的信息。还有,如果事先了解对方的忌讳,就可以避免在接触过程中做出使对方不悦的事情。

案例40 比起初次见面,第二次见面更不知该说些什么

聊一聊上次见面的事情,能提升对方对自己的好感度。 聊起上次见面发生的事,能帮助回想起上次见面的过程,从而增强亲近感,提升好感度。

PART 6 说服对方的技巧

将整个展示环节分为了三个阶段。他认为,编写企划书只是事前准备的一部分,属于“预先展示”。在客户面前做展示才是关键环节。此外,从展示前后的答疑环节,到客户订货为止的过程,属于“后续展示”。

因此,不善于演讲的人、表达不出热情的人,他们的演讲都不具有说服力。当今社会的信息量越来越大,越来越要求人们在进行说明的时候,尽量概括得简明扼要一些。而后续展示作为最后的环节,也十分重要。

展示环节就是说服对方的过程 所谓展示,就是说服对方的过程。“说服”一词又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说明”和“获得”。“获得”,是指对方信服、自己收获订单的成果。展示可以带来很多益处。在能力相同、成果相同的情况下,只能通过展示环节来一决高下。在企划会议、报告会、讲演会、说明会、商谈会等场合,经常需要做展示。

展示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预先展示,即事前的准备工作。此时,展示的过程就已经开始了。

第三环节,后续展示。这一环节从答疑阶段开始。

案例42 需要在不同于平时的场合做报告时该怎么办?

如果对于企划书都没有自信的话,在展示时一定会焦虑不安。正因为如此,逻辑君在展示时始终自信满满,他能够很好地把“请您接纳这份优秀的企划书”的意思传达给听者。

展示的结尾,再带领听众重温一遍企划书的大致内容。最后,再明确一遍“主要内容是什么”“希望对方做出什么样的决定”等问题。对待答疑环节,逻辑君也抱着积极的态度。

别想太多,带着自信上吧。

想要摆脱焦虑状态,只有抛开一切杂念,告诉自己“把想说的好好表达出来”,到了展示当天,既然已经准备好的内容已经来不及再修改了,就只管集中精力,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就好。

案例43 怎样在短短几分钟时间内做一场完美的展示?

分条进行说明,能让对方清楚地知道话题的转换点。

分条进行说明,会让听众觉得“这是一次认真准备的发言”,即便是临阵磨枪的发言稿也显得像模像样。

案例44 怎样在上司或他人面前做一场为时几分钟的展示

逻辑君的演讲受到了上司的夸奖:“把主要内容总结成三点来讲,简明易懂。”前辈们也称赞他:“把内容整理成三个要点,一点遗漏和重复都没有。

需要牢记的逻辑理论之——把重要内容总结为三点 总结成三点讲给对方,不用做笔记也能记在脑子里

重型设备公司小松的经营方针中提出了三个概念——“杰出商品、杰出服务、杰出方案”。“杰出商品”是指,支持矿山卡车无人驾驶的商品。“杰出服务”是指,在所有机种上配备GPS,实现防盗和维修信息的管理。“杰出方案”是指,通过实现矿山卡车的24小时无人驾驶,大幅缩减人力成本。

案例45 善于说服的人与不善于说服的人有何区别?

只对结果进行说明的方式是行不通的,还需要再解释一下原因,这样才称得上富有逻辑性的说明。这里的原因不能是源自经验或直觉等主观意见,而是基于事实的客观说明。所谓客观性,就是任何人都无法否定的事实。说完结果之后再补充一句“这是因为……”,更深入地解释一下,这样才能让对方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