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118 lines (60 loc) · 9.46 KB

人,做得到任何事:阿德勒心理学讲义.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118 lines (60 loc) · 9.46 KB

人,做得到任何事:阿德勒心理学讲义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版权信息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只要我们愿意走在人生的正途上,没有做不到的事。

前言

阿德勒认为人们为得到满足和实现自我而一生努力奋斗,以补偿产生自童年时期的强烈自卑感。大部分人可以满意地实现补偿,而那些没有成功实现补偿的则发展为神经症。他与弗洛伊德和荣格并称为20世纪精神分析学派三大巨擘。

是追求优越。阿德勒认为,追求优越是人们行为的根本动力,也是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核心。

阿德勒区分了追求优越的两种不同方法:一种是只追求个人优越,很少关心他人,其行为往往受过度夸张的自卑感驱使。另一种是追求一种优越、完善的社会,使每个人都获得益处。

人,因不完美而奋发向上,而人生会因不完美而更趋完美。 阿德勒说:人,做得到任何事!他不在乎过去,不认同宿命论与天注定,主张事在人为,并如此相信:唯有你自己,能决定你人生的样貌;也唯有你自己,才能改写人生的剧本。

第二讲 自卑情结 The Inferiority Complex

但事实是,一个人唯有在信任自己与台下观众时,才能好好说话,也唯有此时,他才不会怯场。 因此,自卑感与社会训练不足的问题息息相关。自卑感来自对社会的不适应,所以人都必须接受社会训练,通过这种基本方法来克服自卑感。

有时候,一个人之所以不耐烦,都是因为他没有克服困境的耐性。每当我们看到有人不断躁动、脾气暴躁,情绪起伏很大,就能推论他们应该具有强烈的自卑感。知道自己终能克服困难的人,在努力的过程中一定会耐着性子

第三讲 优越情结 The Superiority Complex

优越情结,是自卑情结的产物。 努力使自己看起来很强、看起来比一般人优秀的人,其实有着强烈自卑感。

人类毕生都在追求优越感,而这正是塑造人类心智与精神的力量。就像我们之前提过的,人生为的就是要达成某个目标或状态;追求优越感,便是以具体的行动去达成目标。人生就像一条奔流的溪,溪里的种种,都会随波向前流去。

假设仔细观察懒惰的小孩,发现他们动也不动,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我们会认为他们根本不想有所作为。

很爱炫耀的人只有一个原因——觉得自卑。他们觉得自己不够强大,无法在生命有益的面向上和他人一较高下。也因为这个理由,他们只能一直停留在无用的面向上。爱炫耀的人无法融入社会,无法适应社会,也不知道如何化解人际方面的问题。

先前提过,每一个人都有自卑感。但自卑感不是一种疾病,而是刺激人们以健全态度、努力向上发展的力量。唯有当自卑感变成压垮某个人的最后那根稻草,无法激励他从事有益的活动,还让他终日忧郁不乐、难以发展时,自卑感才是一种病

人们之所以努力追求优越,是因为每个人都有想成功的企图心。只要一切努力是为了追求有用的事物,我们的价值观就不会偏差。而精神方面的疾病,正始于价值观的偏差。

第四讲 人生风格 The Style of Life

每一个人都有独一无二的人生风格。 观人如观树…… 因此,我们应该观察人与特定环境之间的关系。

看看山谷里的松树,就会发现它们和长在山顶上的松树不一样。树种相同,却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命形态。山顶上的树表现出来的姿态,和山谷里长成的树不同。一棵树的生命形态,就是这棵树的个性,是这棵树在所处环境中表达自我、塑造自我的结果。你若能仔细观察在非常态环境中成长的树木,就能理解每一棵树自有其生命模式,而非仅是机械式地因应环境而已。

人也跟树一样,应在特定环境条件下观察每个人的人生风格。

我们不会去想某个人属于哪一类,因为每一个人都有独特的人生风格。就好比一棵树上找不到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同样的,我们也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人。这个世界如此丰富多元,到处都有刺激、本能与错误,因此,绝不可能有两个一模一样的人。

当然,因为个性怕生,他无法好好沟通表达,邻居都不太喜欢他。他自己也感觉到了,所以变得更讨厌开口说话。我们或许可以说,他培养出来的人生风格,是希望当他与人接触时,别人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他身上。 继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技巧之后,接着来谈谈他工作上的问题。这个个案总担心工作会失败,因此夜以继日地做研究。他不但过劳,精神也过于紧绷,最后因压力太大,干脆辞职。

如果我们比较个案解决第一个和第二个问题的方法,就会发现他总是处于极度紧绷的状态。这也显示出他的自卑感相当严重。他低估了自己不说,还认为其他人与新情境都对他不利。他的处境仿佛是一个身陷敌营、四面楚歌的人。

减轻患者的自卑感至关重要。自卑感是无法根除的,事实上也无须根除,因为自卑感可以成为有益的基石,让人们在此基础上继续发展茁壮。我们必须做的是改变患者的目标。事实证明,如果身边有人更受欢迎,这位个案的人生目标就会变成逃避。此时,我们就必须要改变这些想法衍生出的情结。我们必须向他证明他低估了自己,借此减轻他的自卑感

第八讲 问题儿童及其教育 Problem Children and Their Education

任何人都能有任何成就。 Everybody can do everything.

第十讲 社会感、常识与自卑情结 Social Feeling, Common Sense and The Inferiority Complex

事实上,人会成功,凭借的是勇气。而心理学家的任务,就是要把绝望变成希望,让人鼓起勇气、聚积力量,做有用的事。

第十一讲 爱情与婚姻 Love and Marriage

我们的教育教过我们单打独斗、众志成城,却没好好告诉我们何谓“两个人的事”,以及“两个人”要如何才能携手经营感情与婚姻生活。

如果说现代社会中,很少有人能在步入家庭之前做好适当准备的话,那是因为人们一直没有学会用另一半的眼睛去看、用另一半的耳朵去听,以及用另一半的心去感受。

婚姻,意味着两人必须彼此关心,也要设身处地为另一半着想。

“人在选择伴侣时,为的是要满足自己的某些情结。”

对女性来说,她们会落入一种特殊的困境,觉得自己不过是男人的玩物,而且男人一定会出轨。这样的女性结了婚肯定不会幸福。如果夫妻一方已有定见,认定对方会对自己不忠,幸福婚姻终究不可企及。

德国乡间流传着一种习俗,给一对情侣一把双柄锯子,让两人各执一端,请他们合力锯开一棵树,并请所有亲戚朋友围观。锯树变成一桩共同任务,有待两人齐心完成。两人都必须注意对方的一举一动,并配合彼此的动作。德国人认为这是检验两人是否适合成婚的好方法。

在人类文化中,爱情与婚姻都是一种社会任务(social task)。我们成家的理由不仅是为了个人利益,间接来说也是为了社会整体利益。总而言之,婚姻的目的是为了人类的延续。

婚姻是需要两人共同经营努力的任务。 Marriage is a task for two persons.

第十二讲 性与性的问题 Sexuality and Sex Problem

在所有动物当中, 唯一会在不饿时进食、不渴时饮水, 而且随时都能发生性关系的动物便是“人类”。

过度沉迷于性本能,实际上和过度沉迷其他欲望是一样的。当一个人对某种兴趣太过着迷,对某种欲望走火入魔,生活就会失调,而且最后就会罹患某种强迫症。心理学上有许多这类案例可兹证明,太过强调金钱重要性的守财奴便是一例。也有些人认为天底下最重要的事是保持干净,清洁是他们人生中的第一要务,他们会夜以继日不断清洗。还有人坚持吃饭皇帝大,整天吃个不停,只关心食物,开口闭口都是吃。

纵欲的情况几乎完全相同。纵欲会导致人类的整体活动失衡,同时无可避免地将当事者的人生风格拖向了无用的面向。

此外,所有的欲望和兴趣都必须加以控制、调和,但完全压抑也会引发危机。就像饮食一样,如果一个人的饮食方式过于极端,身心都会受害。因此,我们也不赞成完全禁欲。

第十三讲 结语 Conclusion

社会适应与自卑问题是一体的两面。正因人皆自卑而脆弱,才会过着群居的社会生活。也因此,社会兴趣与社会合作便成为人的救赎。

作者简介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一生阅历丰富,磨难颇多。他在幼年时期患上了佝偻病,看上去又矮又丑,无法进行剧烈的体育活动。上学时表现不佳,被老师评为顶多只能成为鞋匠。他的父亲鼓励他说,你必须不相信任何事。即不要被眼前的困境束缚了自己,不能相信当下的困境就是人的一生,而是要勇于突破,大胆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活。这种坚强的信念造就了阿德勒一生的成就。